现实生活中有双重劳动关系吗
时间:2024-06-20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双重劳动关系的实际存在
引言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双重劳动关系是现实存在的。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允许劳动者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这使得企业的用工形式变得灵活多样。随之而来的是双重劳动关系的兴起,主要体现在两类劳动者身上。
退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的关系
退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的关系被视为一种"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退休人员享受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丧葬抚恤费等待遇,都是原劳动关系发展的结果。退休返聘人员在这里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享受着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被反聘到原单位或被聘用到其他用人单位,从而形成实际的法定双重劳动关系。
停薪留职者和第二职业者
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企业允许员工停薪留职或从事第二职业。这些员工的劳动关系合法地保留在原企业,同时他们在社会上谋求其他职业并取得合法身份,从而形成隐性的双重劳动关系。这种情况在我国最早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
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招收合同制工人暂行规定》,要求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这一规定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固定工制提出了挑战,但由于相关措施的不完善,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该运动失败,大量富余职工仍然滞留在企业内,成为隐性失业者。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明确企业不能将富余职工推向社会。该规定规定了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措施,包括有限期的放假、孕期或哺乳期的女职工假期、距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休养等。这些在册职工既可以享受企业的福利待遇,也可以在社会上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形成了双重劳动关系。
结论
在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用人单位与上述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些劳动者既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并享受一定待遇,又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法定但无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以及实际上具有劳动过程的隐性双重劳动关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