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时,劳动关系成立: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才能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制定各项劳动规章制度,并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并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才能建立劳动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凭证进行认定:
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以及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等,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的“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考勤记录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也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如果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法人名称未变,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该企业仍为用人单位一方。
代发工资的含义及劳动关系的确认方式,列举了证明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据材料。同时,文章还提出了企业发放工资的节税建议,包括明确税法规定的合理工资薪金范围、遵循分开发奖金和平均发放工资薪酬的原则等,以减轻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