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用人单位员工发生伤(亡)事故时,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出具事故报告和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员工本人或其亲属可以向属地参保或企业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个人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1、员工和用人单位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2、《职工工伤认定申请书》。
3、员工本人身份证和工作证(或工卡)。
4、员工或用人单位伤(亡)事故情况材料(如实叙述事故发生经过)。
5、有关旁证材料(如目击证人书面证明材料现场记录、照片、口供记录等)。
6、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常住地址证明材料等(属交通事故的)。
7、工伤认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8、受伤员工委托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属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伤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4、患职业病。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下列情形之一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职工有上述情形的视同工伤,并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1、强化政府职能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主要力量。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重要力量,应将重点放在规则的制定与监督执行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具体措施包括:
(1)公正执法,提高服务能力:地方各级政府要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构筑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立体的法制环境。定期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大对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执法力度,建立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加强企业监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与创业服务;做好政策宣传,激发社会互助力量;进行制度创新扩大政治参与、引导舆论支持等。政府应加快扩大农村养老保险惠及范围。
(2)严格执法,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组织管理,规范中介机构和劳动服务部门的操作,严厉打击黑中介,净化劳务中介市场,为农民工创造更优良的就业服务环境。
(3)开展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农村孩子能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并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只有农民工的素质提高,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权益。
2、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保障体系
针对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和现有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农民工法律保护体系:
(1)推动政府落实法律援助责任,解决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问题。
(2)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3)完善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机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
(4)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通过全面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素质,预防农民工权益受损,减少侵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性。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直接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农民工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如下:。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确定标准。六级伤残的赔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
可以直接起诉也可以是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可申请伤残鉴定,之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如果不属于工伤或劳动部门作出不受理决定,则直接到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农民工在工地
工伤赔偿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很多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证明,还往往需要劳动关系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