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合同内容上看,原告与被告之间订立的合同符合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提供劳务的公民、法人之间签订的协议。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其次,劳动合同中存在从属关系,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则不存在从属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另外,劳动合同中应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而劳务合同无需规定这方面的内容。最后,劳动合同除了约定报酬外,还包括劳动福利待遇等内容;劳务合同只有等价有偿的报酬约定。
在本案中,被告是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虽然原告与被告签订的是电信业务代办员合同,但从合同内容看,对聘用期限、劳动报酬、劳保福利、考核办法、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合同规定原告除获得酬金外,还享受劳保福利待遇,每月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拿出部分工资参与被告的生产经营考核奖惩;合同还规定原告必须遵守被告的安全生产和各项规章制度,禁止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酒后驾车骑车、参与赌博和打架等行为。这些约定完全符合劳动合同的特征,因此,原告与被告之间所签订的合同实质上属于劳动合同。虽然在2001年6月,被告与原告刘桂香等6人签订了话费收欠买断承包协议,但该协议只是对工资报酬形式的改变,即实行计件计酬,并不影响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且在协议中明确了其他电信业务照常办理。因此,无论是从合同内容上还是从合同实际履行上看,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二、从合同实际履行上看,原告与被告之间也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原告自1994年开始先后一直被被告聘用,除两人因本案纠纷离开被告外,其余仍在被告处工作。这符合劳动关系中当事人之间关系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较稳定的特征,而劳务关系往往是临时性、短暂性、一次性的。此外,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社会关系,劳动者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管理,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在劳务关系中,虽然劳动者在雇请人的指示范围内从事劳务活动,并接受其监督和管理,但不存在从属关系,劳动者不是雇请单位的成员,无需遵守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本案中,原告按合同规定接受了被告的工作安排、监督和管理,遵守了被告的安全生产、劳动纪律、作息时间、考核考评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获得了被告的工资、劳保和福利待遇。刘华生等3人还担任被告下属电信所所长职务近10年,并多次受到被告和省、市电信部门的表彰。这表明,原告不仅接受了被告的管理,还参与了被告的管理和各种活动,成为了被告单位的成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合同内容上还是从合同实际履行上看,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转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与结算工程款的问题。转包合同是承包人之间签订的一种合同,实质为承包权的转让行为。文章主要讨论了转包合同无效后,涉及发包人、承包人和转承包人三方主体在工程款结算方面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三方权益,采取
我国关于60岁员工签订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劳动者退休后不再享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需签订劳务合同。同时,关于兼职员工的劳动关系,司法审判机关持肯定态度,只要符合劳动法规定且得到用人单位同意,兼职员工应享受劳动法保护。但劳动者在从事兼职活动时,应保护自身
企业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和没有签订合同但有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不能简单视为无效,应适用法律规定的补偿办法。对于无效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解决,确保劳动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