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果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等行为,给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社会造成损害,将承担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法》第103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犯罪,将受到行政处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5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造成损害,将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果违反劳动法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规定,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给国家、人民和广大劳动者造成损害,将承担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法》第10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玩忽职守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类犯罪。根据《刑法》第397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如果其他法律有相关规定,将依照这些规定执行。
我国刑法将罪状和法定刑构成分开,玩忽职守罪的罪状属于简单罪状,仅简单描述了玩忽职守罪的基本特征。这导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对于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分歧和不同的理解导致相同性质、行为和事实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在不同地方的法院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判决。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雇佣合同解除时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当用人单位与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员工解除雇佣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对于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一般包括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司法赔偿。
工人在工地睡觉时猝死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依据工人生前的工资还有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定赔偿的金额。由工种、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诸因素构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