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若用人单位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对于不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用人单位应立即发出《劳动合同限期签订通知书》,规定员工必须在一定期限内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单位有权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或法定解除两种方式。
协商一致解除是首选方式,若协商不成,可以选择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的依据包括: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且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若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人民法院应支持。
2. 劳动社会保障部发〔2005〕12号文件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若协商不一致,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若单位提出终止事实劳动关系,应按照职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对于本单位连续工龄10年以上的劳动者,若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
劳动法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方式。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依据相关法律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的组成部分等情形来确定劳动关系。同时,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证件、招聘记录等
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的情况下是否视为续签的问题。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因用人单位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视为续签。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续订、终止以及不续签时的经济补偿问题,详细说明了不同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包括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延续的劳动关系以及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等情况。同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组成部分等情形,劳动关
劳动关系在劳动仲裁中无法一裁终局的情况,并详细列举了劳动纠纷仲裁可以一裁终局的几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定义,以及起诉状和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者在维权时需先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区分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