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出具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仅仅口头通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按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根据本法的相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支付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进行。
用人单位应至少保存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备查期限为二年。
1. 若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2. 若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无法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并支付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于患有重病或绝症的劳动者,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其中患有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有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3. 若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在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无法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4. 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5. 若用人单位处于破产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则用人单位应根据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