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
协商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通过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自然或单方提前终止,不需要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十一和三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约定解除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和二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和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三定律如下: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多项义务,包括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支付经济补偿以及保存劳动合同文本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这些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义务的重要性和对劳动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