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试用期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时间:2024-06-1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4946
每个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规定有关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所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哪些权利呢?下面,手心律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了解。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享有的权利

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应当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全部劳动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1.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工作量和质量相符的劳动报酬。

2. 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休息休假,并获得相应的工资或补偿。

3.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在工作场所获得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保障其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4.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接受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5.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6.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依法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参与民主管理和平等协商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的权利不应因为试用期身份而受到限制,应与其他劳动者享有同等权利。

试用期期限的规定

1. 试用期最短期限的约定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的最短期限应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 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并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考标准。在实践中,对于一些工作本身不需要长时间试用期的情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试用期的长度。例如,一些劳动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可能只需要几天的试用期即可。因此,在约定试用期时,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应考虑工作的技术含量因素。

对用人单位而言,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无法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工作,应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2.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招收职工进行考察的时间期限,一般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已经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基本了解。因此,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 不能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

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是所有劳动合同都可以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4. 仅约定试用期或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那么试用期就不成立,合同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试用期规定的内容

    合同试用期规定的内容。试用期约定需遵循六点规定,包括协商约定、期限限制、计算方式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 试用期是否有有效益工资

    试用期工资的问题。试用期工资需根据劳动合同来确定,合同中有约定就有有效益工资。试用期的时间长短和次数限制因劳动合同期限而异。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况包括完成一定任务的合同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

  • 临时工工伤赔偿额度如何确定?

    临时工是指在临时性、季节性生产岗位上工作,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1年的人员。在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临时工作形式已不存在,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都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享有平等

  • 合同期满 还享哪些权利?

    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合同期满,仍享有以下劳动者的有关权利:此前未休年休假可折算工资;病假医疗期内可以顺延合同到期的期限;获得合同期内的经济补偿金;已连续工作满十年或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签定无固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 劳动法可以随便延长员工试用期吗
  •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