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调岗 > 工作中“调岗”的法律禁区

工作中“调岗”的法律禁区

时间:2024-05-06 浏览:5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5343
新年伊始,不少企业在制订新的业务发展规划的同时,会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员工的表现,对员工的工作岗位适当调整。然而,“调岗”看似简单,却涉及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劳资纠纷。企业如何调岗才能规避法律风险?员工该如何作为才能在调岗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工作调岗的法律禁区

单位要举证,员工无法胜任岗位却不愿调岗

北京某外企人力资源主管李京京最近面临一个难题。该单位有一位“90后”的程序员,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人力资源部认为该程序员无法胜任工作,决定将其调整到非一线岗位。然而,该程序员却拒绝调岗,认为这是单位变相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手段。李京京对此感到困惑,想知道根据法律规定,企业是否能够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情况下自主决定调岗,并且在实际操作时,企业应如何举证。

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经过协商一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的规定,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一种,必须经过协商一致。然而,在符合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也可以不经对方同意解除合同。根据《劳动法》第26条和《劳动合同法》第40条,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调岗的充分合理性

在用人单位行使自主管理权对员工进行调岗时,往往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抵触。用人单位在对调岗的“充分合理性”方面应当进行举证。广东律师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举证:一是企业因素,包括企业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证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证据、调岗调薪的制度等;二是劳动者因素,包括员工身体状况的证据、工作表现的证据、工作业绩的证据、与本岗位要求不符合的证据、有严重失职行为的证据、导致公司重大损失的证据等。如果双方没有对调岗作任何约定,单位调岗后,如果员工反对,或者虽然有调岗的约定,但是公司没有充分理由,企业员工是可以不予认可的。

即使合同规定“可根据需要调岗”,也不能单方调岗

有些合同规定“可根据需要对员工岗位进行调整”,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可以随意单方调岗。在调整岗位时,企业仍然应当遵守三个规则。首先,调整岗位必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调整后的岗位与调整前的岗位应有一定的关联。其次,劳动者被调岗后必须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如果不具备适任能力,用人单位还应负责培训教育,以使劳动者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最后,调岗前应履行必要的告知和解释义务,确保有理有据。

制定调岗制度、保留有效证据,企业和员工各有应对

为了防范调岗风险,企业和员工都应采取相应措施。企业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的约定规避调岗的法律风险,建议制定一部详尽的调岗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劳动报酬与岗位挂钩管理制度、调岗标准制度和调岗程序制度。同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协商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调岗,并要求员工阅读公司调岗管理制度,并保留其已知情的书面证据。对于员工而言,如果公司不合法调岗,员工可以拒绝到新岗位报到,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为保留证据,员工可以收集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录音等原始证据,并确保生产记录有公司其他人签字或公司盖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签订空白合同引发的胜诉策略

    因签订空白合同导致利益受损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胜诉的策略。当事人需积极收集证据,证明合同无效或存在重大误解。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合同中涉及造成人身伤害或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 偷拍是否能作为离婚证据

    偷拍作为离婚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偷拍所得的证据不能作为离婚案件事实的依据,因为偷拍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只有合法手段取得的视听资料,在有其他证据佐证且无疑点的情况下,才能被确认其证明力。

  • 环境污染行为的法律处罚标准和依据

    环境污染行为的法律处罚标准和依据。针对不同行为,如渣土处置造成大气污染、饮食服务业违规排放油烟、城区内露天烧烤食品等,文章详细列举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定包括罚款、责令停工整顿、限期治理或停业等。文章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制约

  • 一、《民法总则》对“捐助法人”资格的规定

    《民法总则》对捐助法人资格的规定,包括其获取资格的条件、章程和组织机构。同时,由于捐助法人无成员大会进行有效监督,必须加强其他监督制约手段,包括捐助人的监督权和对捐助财产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查询权等。捐助法人资格的相关决定如违反法律或章程,捐助人等利害关

  • 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和外国仲裁裁决的概念
  • 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 居间方公司不存在的情况下,合同是否有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