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劳动者辞职时,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应按照实际出勤天数和加班时间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月实际工资 = 月工资 ÷ 21.75 × 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
月工资 ÷ 21.75 ÷ 8 × 加班小时数 × 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
月工资 ÷ 21.75 ÷ 8 × 加班小时数 × 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
月工资 ÷ 21.75 ÷ 8 × 加班小时数 × 3倍
1. 违约金
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培训、保密或其他因员工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违约事项,员工在提出离职时,单位可能会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员工应注意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 工作交接
员工在离职前应进行工作交接,并取得离职交接单。交接单应有两份,一份由公司保留,另一份由员工保留(如果非原件,需由公司专管人签字确认)。
3. 离职证明书
员工应向公司索取离职证明书。
1. 提出辞职申请
如果劳动合同还未到期,员工需提前一个月向部门领导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和《解除劳动合同申请》,待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人力资源部。
2. 批准离职申请
人力资源部将逐级报请,经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通知部门领导安排工作交接。
3. 办理工作交接
员工需要按照《离职员工交接手续表》、《工作交接明细表》和《物品交接单》的内容依次进行工作交接。财务部结清借款后,经交接双方和部门领导签字确认,交接工作方视为完成。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
某汽车品牌大裁员的情况及裁员是否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法律条文。依据《劳动合同法》,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针对能力不足的员工,无需支付补偿金。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具体标准包括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等规定。
公司解散员工时的赔偿问题。用人单位自行解散导致劳动关系终止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按工作年数及平均工资确定。对于高薪员工,补偿有封顶限制,最多补偿十二个月。同时,法律对用人单位存在侵权行为时的责任进行了规定。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