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
二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5%。
三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0%。
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
当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的《关于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收费标准的通知》,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的收费标准如下:
自治区鉴定:每人每次收费300元。
地、市级鉴定:每人每次收费250元。
县(市)级鉴定:每人每次收费200元。
收费对象为申请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的单位和个人,收费主体为市劳动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四种认定情形。根据该规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以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的情形为“上下班途中”:
1.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辞退是指解除职工职务的法律制度。企业辞退违纪职工要按照《辞退规定》办事,发现不当的要及时纠正。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实际总收入的月平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可知一裁终局的最低工资标准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测算方法见附件。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