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注意什么

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4-03-0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5908
当事人应如何选择仲裁员

选择合适的仲裁员

在选择仲裁员时,当事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信任度

当事人应该选择自己信任的仲裁员。仲裁机构经过严格的选拔审查后才会聘任仲裁员,这些仲裁员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当事人应该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依赖的仲裁员。

2、专业知识

当事人应该选择熟悉与纠纷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由熟悉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能够更好地抓住争议的焦点,分清是非责任,并提出解决争议的最佳方案,从而提高仲裁的效率和质量。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应该参考仲裁员名册中的“仲裁专长”一栏,选定熟悉纠纷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仲裁员。

3、地理位置

为了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建议当事人尽量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或就近地区的仲裁员。由于仲裁员的费用需要由当事人承担,选择远离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仲裁员会增加经济负担。此外,差旅所需的时间也会影响仲裁庭作出裁决的及时性。

4、回避事由

当事人应该避免选择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仲裁员。当事人有权要求符合法律规定回避事由的仲裁员回避,但对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会导致整个仲裁程序中止,延长仲裁时间,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必须注意法律规定的回避事由,以免在仲裁程序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时效性

当事人必须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仲裁机构都有各自的仲裁规则,并在规则中规定了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有效期限。仲裁机构在发出受理和仲裁通知的同时会寄发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给双方当事人,并明确告知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有效期间内选定仲裁员,仲裁机构将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该项权利,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企业裁员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辞职后是否可以当天拿工资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 工人退休年龄法律规定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标准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