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试用期间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享受工伤赔偿
2012年12月,洪某应聘到一机电加工厂工作,双方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待试用期转正后再与公司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并依法享受五险一金待遇。 2013年2月,洪某在工作时不慎被机器将右手两根手指绞断,花去治疗费等1万余元。之后洪某多次找厂里要求申报工伤,但厂长认为,试用期内厂里没有义务为聘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发生工伤与厂里无关。无奈之下,洪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工厂赔偿工伤等各项费用12.7万元。 该案某人民法院调解,洪某最终一次性获得医疗费、停工费、工伤补助金等各项赔偿合计7.52万元。
【案例二】:实习期受伤无法享受工伤待遇
张某系某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按照学校教学规定应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张某在学校的介绍下来到某公司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因张某操作不慎,右手的四个手指被车间机器锯掉,伤残等级评定为五级。于是张某找到该公司要求公司能够依据工伤标准承担医疗等费用,但公司认为张某与公司之间不形成劳动关系,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张某遂向学校要求赔偿,学校认为张某是在实习期间受伤,受益人为公司,学校不能作为赔偿义务人。最终,张某只能将学校和用人单位双双告上了法庭,通过民事纠纷为自己争取赔偿。
【争议焦点】:试用期、实习期,这二者听上去感觉差不多,为什么无法共同享受工伤待遇!
【案例分析】:试用期与实习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而这性质不同,产生纠纷时适用的法律依据也不尽相同。试用期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者因公受伤可享受工伤赔偿待遇;而实习期由《民法》和《合同法》规范,因此,在校生即使在工作中受伤,也只能通过民事途径争取赔偿。
案例一中洪某的情况,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也就是说,试用期并非独立于劳动关系之外的特殊期限,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因此,劳动者洪某试用期内在工作中受伤,其应当依法被认定为工伤并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但洪某所在的工厂未为洪某缴纳工伤保险费,洪某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伤赔偿待遇,应当由洪某所在的工厂承担赔偿责任。
而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12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案例二中张某乃学校的学生,没有与该公司建立起劳动关系,不属于该公司的职工,因此,张某在实习期间因工作原因造成自身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张某在实习期间,由该公司对其进行现场监督管理,该公司是实际受益人,张某与该公司之间形成雇佣关系,该公司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张某的实习安全,因此张某可以向公司主张赔偿。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多项权利,包括辩护权、控告权、委托辩护人或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以及拒绝原辩护人的权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
王某与张某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张某的小客车损坏。交警认定王某负全部责任,但调解未果。张某起诉要求赔偿修车费2.7万元和租车费5000元。王某辩称租车费是间接损失,不同意赔偿。律师表示,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还包括间接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工地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雇佣关系中,雇员在工作期间遭受人身损
劳动者受伤,并且鉴定为伤残等级的,如果用人单位不赔偿其伤残期间的各种赔偿的,劳动者是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对仲裁不服,可以在十五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没有经过仲裁裁决的,一般法院是不予受理的。司法实务中,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以是否经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