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管辖权包括的内容
一、劳动仲裁阶段的管辖
根据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如果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
据此,劳动争议的仲裁管辖,如果职工和企业都在同一个辖区,那就由所在辖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企业和职工分别属于不同的辖区,则以职工的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管辖,即以发放工资的单位所在为管辖地。
但是上述规定,往往出现不方便职工的情形发生。比如北京某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一办事处,以北京公司的名义在上海招聘了职工,工资由北京公司发放。如果发生争议,按照上述规定,就得由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对上海的职工提起申诉是极其不方便的。所以,劳动部曾下发文件对此类情形作出新的解释,规定可以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也可以由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有关仲裁条款中约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这样劳动仲裁的管辖就出现了几种情形,一是工资关系所在地,二是劳动合同履行地,三是劳动合同约定的管辖地。
另外,由于设区的市往往设置有市级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同时各辖区又设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内部的规定,同一市的企业,有的可能属于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有的则属于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诉讼阶段的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在诉讼阶段,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用人单位所在地,二是劳动合同履行地。据此,原告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的管辖地与劳动仲裁时的管辖地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诉讼阶段不是以劳动仲裁机构的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比如:北京某公司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并以北京公司的名义招用劳动者在上海工作,由北京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发放工资。如果职工在上海提起劳动仲裁,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可以在北京公司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劳动者得跑到北京公司所在地的法院应诉。
小编建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劳动者完全可以争取主动,抢先到自己认为合适的法院起诉(即使劳动者认为裁决是合法公正的),比如在上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即使单位在北京公司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按照规定后受理的法院应该将案件移送先受理的法院审理。假如北京公司没有起诉,而劳动者又认为劳动仲裁裁决书合法公正,那么可以选择撤诉,从而使劳动仲裁裁决恢复法律效力,避免劳动者跑到北京应诉的风险发生。
中级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包括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案件,如海事、海商案件和其他专利纠纷案件。对于不同种类的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依据不同,包括案情复杂性、涉及范围、诉讼标的金额等因素。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的诸多亮点,包括管辖权的确认、审判人员的回避权、公益诉讼规定等。法律对于证据类型、逾期举证处理、证人费用承担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此外,还涉及鉴定人出庭义务、诉前证据保全、虚假诉讼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修订旨在提高诉讼效率、公正
移送管辖后当事人的救济问题。文章介绍了案件移送管辖的条件,包括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无管辖权以及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移送案件裁定的约束力以及管辖权的变更情况,包括受理案件后不得因行政区域变更而移
我国仲裁协议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时间,说明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期限是在仲裁庭开庭前,没有具体规定其他关于管辖权的异议提出期限。文章还介绍了仲裁管辖权的基本内容和仲裁机构通过受理案件确立的管辖权,包括受理仲裁申请和进行仲裁程序的管辖权,并扩展到其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