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根据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该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因此,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案件都是不收费的。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仲裁委员会应在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后的七日内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一名首席仲裁员和两名仲裁员组成。对于简单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对于集体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组成特别仲裁庭,由三名以上仲裁员组成。
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或无法取证,仲裁委员会可以调查有关单位或知情人了解情况和收集证据。如果存在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的情况,或者针对双方当事人的申诉和答辩中存在疑点,仲裁委员会可以委托法定部门进行勘验或鉴定。如果没有法定部门可进行勘验或鉴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进行勘验或鉴定。
在查明争议事实的基础上,仲裁庭或仲裁员主持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如果经调解达成协议,将制作仲裁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并送达当事人。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在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以及当事人拒绝接收调解书,仲裁庭应及时进行仲裁。
仲裁庭在开庭裁决前四日,应向当事人送达书面通知,通知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在开庭审理时,仲裁庭将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进行当庭调查和主持辨论,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并再次进行调解。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不愿接受调解,仲裁庭将合议作出裁决,并制作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在期限内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执行裁决,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六十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案件应在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可以延长十五日。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