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二规定,如果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当事人可以证明申请仲裁期间中止。中止期间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次日起重新计算。而根据第十三条规定,如果申请仲裁期间内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申请仲裁期间将被认定为中断。中断期间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之日起重新计算。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已经失效)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上述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要程序。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仲裁时效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要程序。对于仲裁前置的诉讼案件,应适用哪个法定期间呢?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没有规定,因此劳动争议案件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是有联系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包含在仲裁时效之中。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施工总包欠薪劳务工资的解决方式。首先,劳务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欠薪问题。其次,如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此外,文章还涉及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的撰写方式及注意事项。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详细信息、请求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在书写时,应实事求是、有法可依、以理服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同时,需注意引用法律条文进行论证,以阐明主张的合法性。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