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是指劳动者从雇主获得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根据法律规定,与雇主约定的津贴也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因此津贴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条例》,津贴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津贴标准是指某项津贴在单位时间内应支付的金额。确定津贴标准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雇员基本工资的一定百分比计算,二是按照绝对数额计算。大多数情况下,津贴标准是按照绝对数额计算。
在确定津贴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因此,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技术测定,例如医疗单位、防治部门等对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治愈率以及劳动保护投入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度量,从而确定津贴补偿标准。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和工种,国家、地方和行业有统一的津贴标准。此外,企业有权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需要制定和调整津贴发放标准。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施工总包欠薪劳务工资的解决方式。首先,劳务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欠薪问题。其次,如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此外,文章还涉及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的撰写方式及注意事项。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详细信息、请求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在书写时,应实事求是、有法可依、以理服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同时,需注意引用法律条文进行论证,以阐明主张的合法性。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