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功,可以考虑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之前,需要积极收集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手册、工作服、提成单等,以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1. 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 仲裁受理范围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本市行政区域内以下的劳动争议案件:
3. 当事人身份
用人单位、劳动者及与该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密切关系的第三人,都可以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为申诉人,另一方为被诉人。
4. 申请时间和材料
申诉人应当自劳动者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仲裁委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5. 仲裁受理决定
仲裁委收到《仲裁申请书》后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向当事人送达。决定受理的案件,当事人需要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到仲裁委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办理受理手续。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仲裁委向申请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
6. 举证期限
经仲裁委批准决定受理的案件,当事人需要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如果超过举证期限,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绩效工资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赔偿金额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和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绩效工资。若劳动者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标准按三倍计算,但年限不超过十二年。概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
事业单位中的编外人员概念及相关政策。编外人员指无法享受编制内待遇的合同制聘用人员。新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职工为合同关系,并明确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部分。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合理分配问题。文章指出,当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分配不均、激励不足等,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因此,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实行多元化的薪酬结构等,以实现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合理分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