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员工可以在法定的劳动仲裁时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即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时间为一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4]28号、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文的解释,“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的确定可以根据以下情况:
因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不应从侵权行为终结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以上规定,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并在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停止支付。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员工因降职离职后的补偿问题,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工作年限要求支付补偿金,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劳动部门申请。同时,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款、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因素。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