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仲裁当事人有义务缴纳仲裁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申请人在提出仲裁申请时,需要预交规定的仲裁费用。被申请人在提出反请求时,也需要按规定预交仲裁费用。
仲裁当事人有责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文件、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以及与本案有关的票据、信函等材料。被申请人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在1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如果有反请求,应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委员会,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提交原物,外文书证应附有中文译文。
仲裁当事人有义务出庭。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被视为缺席裁决。
在作出裁决之前,仲裁庭可以先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自觉依法履行。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