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权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如果劳动合同的履行地不明确,那么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
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由被告的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那么由被告的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由被告的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
劳动争议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其管辖范围包括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所在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是相同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经商业活动繁荣,异地经营也很常见。当用人单位在异地设立工厂时,为了节省用工成本,通常会雇佣当地劳动力。这就导致用人单位所在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可能不同。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申请仲裁,那么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行使管辖权,这体现了便民原则。因为相比劳动者,用人单位往往更具有诉讼的经济实力,所以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行使管辖权,可以减少劳动者奔波两地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
对于劳动争议案件,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那么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管辖权。
无论是员工起诉、企业起诉还是双方都起诉,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应当根据便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行使管辖权。具体情况如下:
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不一致,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履行地提出仲裁申请,而企业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起诉讼。然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在用人单位所在地进行仲裁,是否可以直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因此,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