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时间:2023-10-09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因劳动方面的问题而发生争议时,一般处理程序是仲裁前置,此时当事人不得不考虑一下仲裁时效的问题。那么劳动报酬仲裁时效是多久呢?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又是多久呢?具体内容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了解。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
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分为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普通时效为三年。特殊时效方面,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符合特定情形的劳动纠纷诉讼时效为1年。对于涉外货物争议提起的诉讼或仲裁,时效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参考民事诉讼时效内容
根据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寄存的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都会中断诉讼时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从规定时开始计算。如果规定按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当天不计入期间,从下一天开始计算。如果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其他法定休假日,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24:00。如果有业务时间,截止时间为业务活动停止的时间。
劳动报酬仲裁时效
申请劳动报酬仲裁的一般时效为一年。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一年的时效期间可能无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某些行业,尤其是建筑业中,拖欠工资问题比较突出,工人的劳动报酬通常要到年底才结算。此外,一些劳动者为了维持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敢主张权利,即使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如果仅适用一年的仲裁期间,将不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争议的情况下,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已经终止的情况,没有维系劳动关系的顾虑,因此规定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综上所述,劳动报酬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而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这两种时效适用的程序不同,因此需要明确区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起诉被告劳动争议案件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多种人身伤害相关的法定时间,包括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以及行政部门处理时限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交通事故调解、学生伤害事故调解、身体受到伤害等方面的诉讼时效及相关时限。同时,也介绍了行政部门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的处理时限。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