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劳部发〔1993〕301号)的规定,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可以提出调解申请。
劳动争议发生的界定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日期。例如,某职工收到被开除通知书后,对开除处分不满意,那么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就是该职工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日期。如果某职工的父母收到该职工单位寄来的开除通知书,无论是否告知该职工,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就是该职工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日期。
如果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超过30日,当事人未申请调解,那么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我国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员应当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且年满十八周岁。通过这些法律规定,促进劳动纠纷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调解方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关系证据十分关键,包括工作证、工资记录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签合同自行离职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收集证据,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如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