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 > 发生劳动争议后有什么解决方法

发生劳动争议后有什么解决方法

时间:2024-11-0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7125
在实践中劳动争议是经常出现的,发生劳动争议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利益造成的,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就需要解决,那么发生劳动争议后有什么解决方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劳动争议解决方法

协商程序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双方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分歧。协商程序并非强制性程序,双方可以选择是否协商,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一方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具备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调解协议具备自愿性,没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反悔后仍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一方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的独立机构,具备灵活、快捷的特点,并具有强制执行力。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是劳动争议一方不服仲裁裁决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法律性和程序性,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 劳动争议的内容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劳动权利义务涉及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方面,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争议。

2. 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导致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又存在利益差异和冲突。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劳动关系主体利益差异导致的利益冲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要劳动关系当事人拥有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劳动争议的产生就是必然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仲裁当事人的请求权

    中国劳动仲裁中当事人的请求权及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的区别。当事人有权申请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仲裁裁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法律效力。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在申请程序、机构设置和裁决效力等方面存在区别。法律规定仲裁程序以

  •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 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新亮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亮点,包括部分案件一裁终局以提高裁判效率,缩短劳动争议仲裁的审理期限,劳动者维权更加容易,包括不再收费和明确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争议时效延长为一年。这些改进有助于解决劳动争议,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

  • 北京一中院成功调解涉农劳动争议案,保障农民权益

    北京一中院成功调解一起涉农劳动争议案的过程和结果。37名农民工人与北京市海淀区某村村委会达成和解,获得经济补偿金26万余元。案件涉及农民工人的权益保障和村委会的债务问题,法官通过调解解决了这起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较大的涉农案件,获得了农民和村委会的赞赏

  •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