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作出后,当事人有不服的权利。具体起诉法院的选择原则如下:
劳动者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决定的,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基层法院起诉。
单位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决定的,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基层法院起诉,但一裁终局的案件除外。一裁终局的案件,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的,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一般为“一调一裁两审”: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以协商解决争议。
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另有规定。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仲裁裁决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错误。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该案无管辖权。
仲裁裁决违反了法定程序。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存在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程序及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结果可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基层法院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如仍不服,可上诉至中级法院。关于开庭到判决的时间,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整个案件应在一定期限内审结,视案件类型和特殊情况决定是否延长。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