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曾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但未发现罹患职业病的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的,可以在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对于符合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条件的退休人员,按照本人退休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或者确诊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计发。对于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人员,按照本人终止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发相关待遇。
工伤认定的申请流程如下: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相关工伤待遇等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是认定工伤的基本材料,包括事故者的个人信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需要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职工死亡的需要提交死亡证明等。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的流程。申请人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保险科审查后受理符合条件的申请,告知不属于管辖范围的申请人,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充完整材料。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人,将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工伤认定结论并通知单位和个人。停工留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