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书面申请,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30日。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及时对材料进行审核。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2. 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工伤认定申请补正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在补正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3. 如果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如果不予受理,应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工伤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2.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明材料,这些单位和组织应予以配合。
3. 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那么用人单位有举证责任。如果需要用人单位提交相关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制作《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并送交给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收到《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后应及时提交相关证据,包括单位对伤亡事故的意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明材料。
如果用人单位拒收《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或者超过规定时限拒不举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4. 对材料充实、事实清楚的工伤认定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作出认定结论,并下达《工伤认定决定书》。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并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
根据法律规定,工伤的认定范围包括以下情形: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
申报工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和工伤认定时限。申请工伤时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受到暴力伤害、因公外出、事故责任认定、因公众利益受伤、旧伤复发诊断、被委托人身份证明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提交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或受伤员工及其亲属应在规定时间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