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人(原审被告)孙某是某印刷厂的临时工,于1997年2月25日起被雇佣从事印刷工作。同年10月7日,孙某因违章操作导致右手被印刷机绞入,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为保住右手,孙某又两次住院治疗。事故发生后,某印刷厂向劳动局提交了事故调查报告,并以借条形式支付了孙某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的生活费。劳动局于1998年2月5日批复了《孙某重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为获得工伤福利待遇,孙某于1998年10月16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某印刷厂支付误工费、伤残补助金、护理费和交通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后认为,孙某属于工伤,应享受工伤待遇。由于尚未进行伤残鉴定,因此其要求支付伤残补助金等的依据不足。最终裁决:某印刷厂应向孙某支付工伤津贴、护理费和交通费。
某印刷厂不服,将案件上诉至一审法院。某印刷厂称孙某是临时工,月薪只有800元。双方曾明确约定就诊医院,但孙某违反约定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因此某印刷厂不应承担护理费和交通费。某印刷厂主张无需支付孙某提出的费用。
孙某认为自己的月薪是2500元。某专科医院是治疗四肢伤残的专业医院,他前往该院就诊是为了保全受伤的手。孙某坚称自己是工伤,某印刷厂应按月薪2500元的标准支付他从1997年10月7日至判决生效之日的工伤津贴,并支付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住院伙食补贴费和交通费,以及伤残补助金等。
在一审期间,某印刷厂向所在区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对孙某进行工伤伤残鉴定。然而,孙某未按通知前往鉴定,导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其视为自动放弃鉴定。同时,一审法院委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孙某进行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结果显示孙某构成五级伤残,伤后可酌情给予休息至评残之日,且未发现伤后治疗用药不妥。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孙某在某印刷厂工作期间致残,有权按规定享受工伤待遇。某印刷厂应按规定支付孙某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护理费和工伤津贴。工伤津贴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孙某实际工资收入确定的。至于伤残补助金,则可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孙某的伤残程度进行鉴定后再行申诉。最终判决:某印刷厂应支付孙某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和工伤津贴,并承担鉴定费用。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