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住院治疗期间,可向用人单位主张住院伙食补助费。补助费的发放标准为所在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
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按实际支出的费用计算。
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在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情况下,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若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将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时,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护理费。对于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将继续支付相应费用。
生活护理费根据工伤职工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等级进行支付,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具体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30%。
对于被鉴定为五级伤残的工伤职工: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16个月,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
工伤医疗补助金的金额根据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之差进行计算。
五级的工伤职工,每满一年发给1.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六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七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八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九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十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对于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40%。
根据伤残等级和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以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发放伤残就业补助金。补助金的支付期限为35个月,金额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5倍。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支付条件包括:
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支付责任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承担,法律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第二款(还应当参照当地的相关规定)。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及相关事项。职工在工伤后,若存在残疾和影响劳动力的情况,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鉴定结论。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并由省级劳动能力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