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规定的责任分担是怎样的
时间:2024-11-2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工伤保险条例》条例中明确,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
关于上下班途中事故的工伤认定问题
上下班途中因特定事故受到伤害
根据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则扩大了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这样的修改是为了保障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权益。因此,这些情况都应当纳入工伤认定范围。
上下班途中其他交通工具事故的认定问题
根据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上下班途中飞机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然而,随着异地居住和工作的增加,职工在周末乘坐飞机回家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乘坐飞机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增加了。考虑到飞机事故与其他交通工具事故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可以参照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将上述情况也纳入工伤认定范围。
上下班途中责任分担的规定
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关于上下班途中事故的规定中,涉及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问题。然而,该规定是否可以限缩非主要责任的范围,是一个法律适用的问题。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8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负伤、致残、死亡,应当认定为工伤。但是,2003年的条例取消了“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的规定,也取消了“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答复,2011年1月1日之前,工伤保险部门对职工无照或无证驾驶车辆在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死亡一直不认定为工伤,这种认定是错误的。虽然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立法本意是不考虑职工本人的主观状态,但是如果照此执行会造成不公平。因此,对于职工本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也是判断因素之一。如果职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实施严重的违法行为且负主要责任,不得认定为工伤。另一方面,新修订的条例将过失犯罪认定为工伤,而一般违法的交通行为只要负主要责任就不得认定为工伤,这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对新修订的条例关于上下班途中事故的“主要责任”进行限缩,以实现工伤保险法律体系内的平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活动中的受伤是否构成工伤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
工友之间误伤一切费用该谁管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
交通事故中的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
交通事故中的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两者均需要专业人员依据相应标准进行,但存在时间和目的等方面的区别。伤残评定基于客观检验评定受害人的伤残等级,涉及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伤情鉴定则主要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两者用于不同责任的确定和等级划分。
-
雇员在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雇主是否负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雇员从事雇佣活动造成受伤的,雇主要承担赔偿责任,但雇员上下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不属于从事雇佣活动的情形,所以雇主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
-
农民工工伤如何申诉
-
安庆市哪些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
在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