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无论是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三资企业还是私人雇工,只要使用劳动力,都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必要要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必须以劳动合同的形式来固定。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上应以书面形式,并在必要时进行公证。但对于一般的私人雇工等,口头约定劳动合同也是允许的。
劳动合同以劳动力作为合同的标的,雇主支付的是劳动报酬或劳动力价格。而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和加工的成果为标的,雇主支付的是加工费。因此,加工承揽合同的加工人遭受损害,定作人不承担工伤事故责任。
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指的是职工人身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不包括财产损害和其他利益的损害。职工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都在劳动保险的范围之内,都是工伤事故侵害的客体。
职工患职业病也是一种人身损害事实,侵害的客体是健康权。身体权的侵害也可以构成工伤事故,但只有身体遭受具体伤害后果的情况才能被认定为构成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
工伤事故的损害必须是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发生。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是确定履行工作职责范围的三个要素。
工作时间包括用人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以及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时间、因工外出时间和上下班途中的时间。
工作场所是指在履行工作职责的环境范围内,包括执行工作任务的场所、因工外出的领域以及上下班的途中。
工作原因是指履行工作职责的事由,应作较为宽泛的理解。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收尾性工作、暴力等意外伤害以及因工外出期间发生的伤害或下落不明,都可以认定为工作原因。
工伤事故的构成要求事故必须是造成职工人身损害的原因。事故是指企业事故,包括管理、指挥、设计、操作上的疏忽、不慎等过错所致的损失或灾祸。
事故与职工受到损害的事实之间必须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一般要求事故与损害之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但在事故与损害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认定为有因果关系。
工伤认定的时限和申请流程。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本人则有一年时间。超过时限将不再受理。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救济。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文本及相关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同时,也介绍了保险法的概念和作用,它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同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需依
个人申请工伤鉴定的归属问题及其与企业的区别。个人申请工伤鉴定应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进行,并自行承担结果。企业申请则必须在30天内。个人申报工伤被认定后,单位需承担相关费用;而单位申请后需承担社保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此外,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
工伤伤残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并缴纳足额保险费时,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初次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垫付,并在收取工伤待遇费用时一并索取。对于重新鉴定和复查鉴定,费用承担主体视鉴定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