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到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对职业病的预防做出了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被称为职业病。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有以下机构有权进行职业病诊断: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不一定能够提供上述所有资料,因此法律规定有关单位应协助提供。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应按诊断机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或不如实提供涉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卫生行政部门将视为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或未按规定安排职业病人和疑似职业病人进行诊治,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职业病诊断机构在用人单位不提供或不如实提供诊断所需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自述材料、相关人员证明材料,以及卫生监督机构或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相关材料,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42条的规定作出诊断或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法律中规定的童工年龄界限,定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用工。文章还深入分析了童工现象背后的复杂问题,包括贫困、留守儿童、失学等,以及处理童工问题的正确做法,如保留完整记录、安排身体检查、招聘负责人具备足够知识等。
疑似职业病离职时的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疑似职业病劳动者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包括医疗、生活、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责任。用人单位有责任及时安排诊断,承担相关费用,并遵守法律要求不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病的民事赔偿标准包括多种费用,由工伤保
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可向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