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达成协议并自觉履行。
如果双方不愿意自行协商或无法达成协议,可以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于调解达成的协议,双方应自觉履行。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可以推荐代表投诉,投诉应提交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果书写投诉文书有困难,可以口头投诉,并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记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部门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将作出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个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没有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
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将对方当事人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程序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
以下是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范围:
涉及农民工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拖欠工资或劳动报酬案件。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其中有财产给付内容。
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
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及工伤认定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涉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刑事案件,其中涉及农民工工资。
涉及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进城落户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纠纷案件。
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的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
农民权益的平等、合法、便民和节约原则,强调了保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性。文章还分析了农民工权益生态问题,指出农民工面临工资低、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问题。因此,农民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应享有公平的生存和发展平台,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并在法律制度上得到
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及相关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需及时救治并备案。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农民工可获得多种形式的补偿,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如缺乏劳动合同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先确认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如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农民工可以向上级施工单位主张权利,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或追究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罪的法律后果。投诉时劳动者应携带相关证据,并可以主张赔偿金。若构成恶意欠薪罪,用人单位将承担刑事责任,但如能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工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