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依法登记注册并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其职工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并经确认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伤残等级的赔偿标准提供工伤待遇。对于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残疾的职工,在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1. 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其职工发生工伤或职业病被确认后,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进行赔偿。
2. 对于无营业执照、未依法登记备案、被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登记备案、破产解散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况,该单位需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提供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
3. 对于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的用人单位,由从业人员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其中原属于发包或出租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也适用此规定。
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及相关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需及时救治并备案。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农民工可获得多种形式的补偿,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如缺乏劳动合同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先确认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如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农民工可以向上级施工单位主张权利,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或追究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罪的法律后果。投诉时劳动者应携带相关证据,并可以主张赔偿金。若构成恶意欠薪罪,用人单位将承担刑事责任,但如能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工资并
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对于恶意拖欠工资并涉嫌犯罪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并移送司法机关。同时,要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执法工作,完善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并展开专项检查。另外,及时处理工资争议案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帮助解决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