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第三条,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
如果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第四条,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况将承担刑事责任:
1. 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禁止使用童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使用童工的情况,不予制止、纠正、查处。
2.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发放身份证或者在身份证上登记虚假出生年月。
3.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发现申请人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仍然为其从事个体经营发放营业执照。
在中国,童工是指未满16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的少年、儿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迁,童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是现实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儿童群体的一部分,童工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十分恶劣,其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被保护权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中国现存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时,不可忽视童工问题。需要对童工的总体状况、特征、成因,以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原则、规定、方案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该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1991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规定,非法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面临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用人单位需承担高额罚款、整顿以及赔偿等责任。同时,文中详细说明了不同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法律中规定的童工年龄界限,定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用工。文章还深入分析了童工现象背后的复杂问题,包括贫困、留守儿童、失学等,以及处理童工问题的正确做法,如保留完整记录、安排身体检查、招聘负责人具备足够知识等。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并强调了未成年工的合法性及保护措施。未成年工指的是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在雇佣时需遵守特殊保护规定。未成年工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禁止从事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劳动,如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等高强度的劳动。国家通过法
中国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处罚措施。首先定义了童工,然后详细阐述了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限期送回童工及其交通食宿费用的承担等。此外,还明确了罚款的标准以及罚款的缴纳和管理方式。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都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并对某些严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