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单位在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一经合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
根据上述规定,单位要变更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基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提出变更合同的条件。
变更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协商,并在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变更。
变更合同的程序和内容都必须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因此,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
如果单位确因生产工作需要,需要变动员工的工作岗位,必须先与员工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进行变动。如果员工不同意变动,单位不能以行使企业自主权为由,强行在合同履行期间变动员工的工作岗位。即使员工一方不同意,单位也不能作出停发工资、限期调离等决定,这样做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构成违约行为,单位应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单位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无法达成协议,则仍应按照原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
允许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
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导致原来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法全面履行,需要进行修改。
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转产,原来的组织仍然存在,原签订的劳动合同也仍然有效,只是由于生产方向的变化,原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与发展变化的情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上级主管机关决定改变单位的生产任务,导致原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有关产量、质量、生产条件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否则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单位严重亏损或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确实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规定。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对劳动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变更,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经双方协商确定,甲方可根据需要对乙方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调整。劳动报酬方面,甲方实行标准
合议庭考评制度的必要性。各级人民法院应建立合议制落实情况的考评机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绩效考评体系。考评内容包括合议庭成员参加庭审的情况、制作阅卷笔录等。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刑事审判庭庭长指定审判长,其人员组成需为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评议原则。
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旷工论处和除名处理。同时定义了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的含义,即劳动者未经通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单位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涉及员工人事档案与工作范围的限制以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劳动关系和辞职规定,包括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