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停工期间需要付工资吗
因用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停工、停产,向员工放假期间,是要支付工资的。根据放假时间长短、劳动者有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确定不同的支付假期工资标准。
根据原劳动部有关工资支付的规定,非劳动者原因造成的单位停工、停产期间,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放假时间不超过一个工资发放周期的(通常为30日内),支付劳动者的正常全额工资。
放假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劳动者提供了劳动(比如正常上下班、进行考勤)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假期工资;劳动者没有提供劳动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对于停产、停工放假超过一个工资发放周期、劳动者没有提供劳动的情况,支付工资的标准由各地自行规定。例如在广东省规定,停工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支付金额;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单位支付劳动者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生活费。深圳市规定,非员工原因造成停工、停产放假期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标准工资80%的假期工资;放假超过一个月的,单位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80%的工资。停工、停产工资发放期限到恢复生产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为止。
二、停工留薪期满后未上班
王某于2009年到苍山县某公司工作,2010年5月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右小腿多处骨折。按照《山东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规定,王某的停工留薪期最长为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后,王某并未痊愈,所以也未去上班。因医疗期未终结,王某直到2013年4月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程度为八级伤残,无护理依赖。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公司支付相关伤残待遇。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工资如何支付问题上,双方发生争议,王某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
三、单位也应按规定支付工资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依据《山东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确认结论前,工伤职工继续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第9条规定:“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停发停工留薪期待遇,因伤情不能工作的,由用人单位发给生活津贴,其标准不得低于因病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所以,该公司应该支付王某自停工留薪期满至作出劳动能力鉴定期间(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的病假工资。
工伤医疗期间工资支付方式的相关内容。停工留薪期间,工伤人员的工资待遇应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对于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经过确认可延长。伤残等级评定后,原待遇停发,享受相应伤残等级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
人身损害九级伤残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工伤和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护理以及评残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标准由《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确定,并因地区差异可能有所不同。
职工工伤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单位应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由单位提供护理服务。此外,《工资支付暂行条例》也对此类情况进行了规定。如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