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破产重整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如果企业依法进行重整,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严重困难指的是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必须进行裁员。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
企业转产是指改变主要经营业务,重大技术革新可能导致同样工作只需更少劳动者完成。在变更劳动合同后,如果仍需要裁减人员,必须先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并采取减少工时、轮换工作等措施来尽量少裁减人员。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仍需要裁减人员,可以进行裁员。
(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进行经济性裁员需要满足以下法定条件:
1、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濒临破产,并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
法定整顿期间是指企业为恢复清偿债务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破产程序进行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的一种再建型破产制度。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能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如果企业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可以恢复清偿能力,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由法院宣布进入整顿期。整顿期由被申请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并负责主持。如果整顿期限结束后,企业仍无法清偿债务,法院会宣告企业破产。进入法定整顿期间说明企业经营非常困难。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并确实需要裁减人员。
裁员是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因此某些与个别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不适用。由于裁员往往牵涉到较多人员,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裁员不给补偿的情况下劳动者是否可以申请双倍赔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不能申请双倍赔偿,但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补偿款。文章还介绍了经济补偿的具体支付标准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措施。此外,文章还阐述了经济性裁员的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濒
经济性裁员的相关内容。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困难或其他经济情况变化时,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裁员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经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和批准。裁员实质要件包括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