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时间:2025-01-1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422

经济性裁员的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经济性裁员:

(1) 企业破产重整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如果企业依法进行重整,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严重困难指的是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必须进行裁员。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

企业转产是指改变主要经营业务,重大技术革新可能导致同样工作只需更少劳动者完成。在变更劳动合同后,如果仍需要裁减人员,必须先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并采取减少工时、轮换工作等措施来尽量少裁减人员。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仍需要裁减人员,可以进行裁员。

(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

进行经济性裁员需要满足以下法定条件:

1、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濒临破产,并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

法定整顿期间是指企业为恢复清偿债务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破产程序进行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的一种再建型破产制度。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能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如果企业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可以恢复清偿能力,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由法院宣布进入整顿期。整顿期由被申请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并负责主持。如果整顿期限结束后,企业仍无法清偿债务,法院会宣告企业破产。进入法定整顿期间说明企业经营非常困难。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并确实需要裁减人员。

裁员是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因此某些与个别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不适用。由于裁员往往牵涉到较多人员,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