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员工在离职交接工作期间,只要没有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仍然有权获得工资报酬。而在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则需要一次性付清员工的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员工应在原则上提前30天向人事行政部提交书面的《辞职报告》,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将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的离职原因并进行记录。
(1) 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给部门负责人签字。对于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
(2) 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将收回员工的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用品,并确认上交无误后签字确认。
(3) 财务部将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财务上的拖欠(包括借款和出差报销)。如有拖欠,员工需要当场进行清还;如无拖欠,则财务部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4) 离职员工在获得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将向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5) 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前往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备案手续,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离职员工需要转移公积金,人事行政部将根据提供的新账户信息进行转移;如需取出公积金,则由员工自行办理。
(6) 人事行政部在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前往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的审核手续。
(7) 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并结清员工的工资。
刘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刘某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回公司报到,而公司按规定发布公告通知后解除了劳动合同。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操作合规,驳回了刘某的请求。
工伤职工的福利待遇与在职员工是否一致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后,享受保留劳动关系、安排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等工伤待遇。但工伤职工不能享受企业内退、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且被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工资福利待遇。如
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报销差旅费大于借款的账务处理方法
关于职工出差涉及借款、差旅费报销与账务处理的流程。内容详述了如何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接收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以及当报销的差旅费大于借款时的处理方法。包括记账科目选择,具体操作流程,旨在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保证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员工权益。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问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了务工人员的含义,并指出其属于社会学基础阶层。根据不同阶层分类,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民等阶层。同时,文章还涉及雇佣关系和劳动法的保护问题,指出法律对务工人员的身份地位和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