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合法情况下对劳动者工资进行扣除时,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本人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剩余的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
如果公司无正当理由扣工资,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1、与公司协商。员工可以与公司协商解决工资扣除的问题。公司扣工资时,通常需要说明扣工资的理由,并且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扣除。但前提是这个相关规章制度必须经过事前公开公示。如果公司无正当理由扣工资,属于无理的违法行为,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全额支付工资以及相应的利息损失。
2、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果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请求协助处理和解决工资扣除问题。
3、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如果问题仍未解决,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寻求问题的解决。
4、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公司拒绝执行并拒付工资,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用人单位一般不得非法扣除劳动者工资,但以下情况之一时,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代扣代缴劳动者应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
3、根据法院判决、裁定需要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剩余的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式,包括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等。根据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被分为四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相比旧标准
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要求和认定标准。考生需提供基层工作经验证明,格式无明确规定,需咨询招考单位。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特定情况如高校毕业生实习、军队工作经历等也可算作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根据不同
基层工作年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等单位的工作经历。计算方法包括不同情况下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的起算点,如在职人员、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人员等。基层工作经历适用于招考职位和特定应聘情况,如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