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管辖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第一审民事案件分配给上下级法院,并规定各级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和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44条的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院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果当事人选择的法院不符合级别管辖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已经受理的案件应当依照级别管辖的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是指县级、不设区的市级和市辖区的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换句话说,一般的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除非法律规定由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或最高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指的是案件性质严重、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少数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无论该案属于哪一级法院的管辖范围,都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这是最高审判机关在管辖上的特殊权力。需要明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能上诉。
级别管辖在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基层法院管辖一般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而最高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由于部分地区司法环境欠佳和行政案件分布不均等问题,最高法提出在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试点工作。此举旨在通过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改善司法环境,统一司法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保障人民群众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包括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文章还提及管辖权异议的重要性,以及地域管辖和异议处理的法律依据。目前存在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报告等问题,规范级别管辖成为最高法院关注的问题。
协议管辖的相关条件。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书面合同选择管辖法院。有效的协议管辖需满足条件,包括范围限于合同纠纷、选择的法院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一致的书面协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