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会导致诉讼延迟、财产转移和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与解决民事纠纷的宗旨相违背。为了减少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措施:
对于在本院立案的案件,应仔细审查原告提交的起诉材料,尤其是合同纠纷案件,详细审查相关材料,了解被告人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点等信息,以准确判断管辖权。如果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及时通知原告,并告知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对于不能提交必要证据的异议申请,以及明显无正当理由的申请,应退回并不予审查。但如果申请人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必要证据并再次提出申请,应受理。同时,申请被退回后,当事人不得上诉。
如果案件本身受案法院的管辖权没有疑义,承办法官可向相关当事人做好法律释明工作,并以社会诚信原则教育当事人,引导其注意自身社会形象,以避免提出或撤回管辖权异议申请。
法律存在漏洞,司法实践中出现问题,基本法无法全部作出统一规定,这给执法不统一留下空间和隐患。最高院应尽最大努力,尽快统一司法实践中新问题的执法尺度,减轻当事人对不同法院不同结果的疑虑。
提高管辖权异议案件的费用标准,按照案件标的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对于因恶意拖延诉讼引起损害后果的,还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当异议裁定为不成立且导致审判迟延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不利后果时,对方当事人有权向异议申请人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法院应予支持。设定滥用诉权的法律后果,可以督促当事人正当行使诉权。
一审法院对管辖异议的审查期限应为15-20日,并且该期间应从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以保证当事人的举证权利。对驳回管辖异议裁定的上诉期限应限定在7日内。此外,在上诉案件的移送、受理等程序上,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以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提交方式以及防范措施。建议在提交管辖权异议书时,采取一式两份提交、邮寄方式提交或要求法院书面确认等措施,以避免出现举证期到期后法院否认收到异议书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国家的基本权利如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等相关法律知识
争议案例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问题。文章主要讨论了被告在移送管辖情形下是否有权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分析了审判实践中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并探讨了两种不同观点与做法。作者认为,被告在受移送法院的答辩期间内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但在原受理法院的审理
公安局地域管辖范围的原则及相关规定。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确定地域管辖权,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若居住地更为适宜,也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在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时,由最初受理或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对于管辖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
关于驳回上诉人的管辖权上诉请求的答辩意见。文中提及合同约定管辖与法定管辖的证据,强调苏州中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根据《保证合同书》和《合作开发合同书》的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答辩人请求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的管辖权异议上诉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