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裁量是指根据实体法来决定是否作出或如何作出裁量决定的过程。程序裁量则涉及到作出决定的时间、步骤、方式和方法等。行政合理性原则适用于实体裁量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否应适用于程序裁量呢?答案是肯定的。
以《行政处罚法》为例,该法规定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两种行政执法程序,并分别规定了适用条件。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行政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考虑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适用一般程序。根据该法的规定,简易程序原则上适用于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罚款较小的行为。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行政案件,就不应适用一般程序。适用一般程序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取证,这不仅增加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成本,也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负担。当然,对于案情复杂、行政相对人可能承担严重后果的案件,就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过程中,当存在多种可行的调查方式时,应选择对当事人影响较小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对车辆或船只采取强制措施时,如果可以暂扣证件,就不必扣留车辆或船只。在选择时间和地点时,也应尽合理的义务。
行政主体在处理个案时,涉及到事实认定、要件认定、程序选择、行为选择和时间选择等方面的裁量。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当特定构成要件事实存在时,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进行特定效果的行政行为。裁量行政行为是指虽然特定构成要件事实存在,但行政主体有权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或选择如何作为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在羁束行政行为中仍存在裁量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因为成文法语言可能存在模糊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源于客观事实的情境,比如《行政处罚法》中关于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通过细化自由裁量规则,可以将自由裁量行为转化为羁束行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
根据国内外行政法理论和实践,行政合理性原则应适用于行政执法、行政立法、行政复议行为。虽然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但在部分条款中体现了合理性原则,却没有明文规定适用合理性原则。这可能主要是出于对司法裁量过多干预行政权的担忧。然而,事实上行政合理性原则也是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原则之一,因为没有审查就无法判断,否则又如何确定行政主体是否滥用职权或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呢?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应当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