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公认的举证原则是“举证责任倒置”,即行政机关应对其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予以举证。然而,申请人也应当承担适当的举证责任。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申请需要满足六项条件,包括属于复议范围、在规定的复议期限内等。申请人应对其申请是否满足这些条件进行举证,并尽可能证明其复议申请成立。如果申请人不能证明或拒绝证明复议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对于未能提供必要证明材料的申请人,复议机关应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负责复议工作的法制机构负有接受行政复议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形式审查的责任。具体到形式审查的内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应对申请行政复议的六项条件进行审查。这包括申请人的资格、申请文书的完备等。因此,复议机构要求申请人提供身份等证明文件是符合法律规定且必要的。
经过形式审查后,复议机构应做出必要的判断,并根据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或告知向其他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的决定。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符合六项条件的申请应受理,而不需要向申请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对于符合除管辖权以外的全部或部分条件的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而对于不符合六项条件之一的申请,复议机关应决定不予受理。因此,将未能补正申请视为没有收到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及其复议实践。行政复议第三人可分为多种情况,如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被处罚人、共向被处罚人、不服行政裁决或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决定限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的执行在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及其诉讼权利。行政复议第三人指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维护权益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构成要件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与复议的时机,以及经复议机关批准。关于其诉讼权利,现行法律对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