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不受理后的维权方法与建议
时间:2024-01-04 浏览:9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当我们的对于审判结果不满意时,我们总会想要进一步的提出诉讼,这就是我们的法律规定的再审程序。但有时候法院因为某种原因不受理我们的再审申请,我们如何进行维权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下面就为我们带来了相关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
再审申请不被受理的维权方法
第一步:向高院提交再审申请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第四十三条第三款、《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驳回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的情况下,应向高院提交再审申请书。该申请书应包含高院不予受理的凭证。
第二步:要求枉法裁判的法院主持调解
如果高院不予受理再审申请,当事人可以以此为由,要求枉法裁判的法院主持调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法官应向当事人赔偿损失和道歉。
第三步:起诉当事法院和法官
如果当事法官不向当事人赔偿损失和道歉,当事人可以依法起诉当事法院和法官,要求他们对枉法裁判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同时,当事人还可以越级上访,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再审相关知识
维护既判力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维护的既判力只是那些正确的既判力,绝对不维护错误的既判力。然而,我们认为,判决可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既判力作为一种约束力和审判权威的象征,只能维护,而不能否定。即使个案判决被推翻了,也是着眼于维护法院权威考虑,因为生效判决有重大瑕疵是对司法公正的亵渎,必须通过再审这样的程序对司法本身予以自我修复,当然这种修复是有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限制的。
再审程序的启动与效益原则
再审程序的启动意味着要在同一案件上重复投入司法资源,这似乎与效益原则不符,但是从公正的角度看,这又是为公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消除一审、普通上诉审中程序错误因素和裁判者的过错因素,是减小这一代价的必由之路。效益原则不仅体现在要限制再审的发动,而且也要贯彻到再审程序的运作之中,也就是对再审程序本身的设计必须合理而高效,再审程序本身必须体现"有限性"原则,"再审程序有限性最为集中而核心的法律表现就是再审理由的有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提审犯人后案件审理时间的问题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
再审与重审的区别
再审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目的是纠正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与重审有以下区别: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案件,重审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案件;再审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或本院院长提出,重审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
个人原因离职申请范文
-
审判监督程序如何提起
-
刑事申诉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