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程序是指根据债权人的要求,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附带条件的支付令,以催促债务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债务的一种审判程序。在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督促程序被归类为一审终审。
与其他民事审判程序相比,督促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一、非讼性:督促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争议解决程序,其主要特点是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债权债务纠纷。债权人作为申请人,其权利请求仅限于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催促债务人履行到期债务。因此,督促程序并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具有非讼性的特点。
二、特定性:督促程序仅适用于请求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案件,并附带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债权人没有对待给付义务、支付令能送达债务人等。与处理一般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相比,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更为特定。
三、可选择性:债权人在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时,如果符合条件,可以选择适用督促程序。然而,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这类案件必须适用督促程序,当事人可以选择诉讼程序或督促程序来解决。选择诉讼程序的时间更长,不利于问题的快捷简便解决。如果当事人选择了诉讼程序,则不能再选择督促程序。可见,督促程序并非解决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或惟一程序,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四、简捷性:人民法院适用督促程序审理案件时,仅对债权人提出的申请和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和证据进行书面审查,不需要传唤债务人,也无需开庭审理。对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直接发出支付令;不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驳回债权人的申请,并且不能提出上诉。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的形式。因此,与诉讼程序相比,督促程序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
五、支付令生效的附条件性: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令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生效。这些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期限上的要求,即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否则支付令生效;二是行为上的要求,即债务人在上述期限届满前不清偿债务,也不提出书面异议的情况下,支付令才能生效。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支付令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以下是一审终审的案件范围:
此外,一审终审还包括法院实行的小额诉讼。
债权人追债的三种法律途径:申请支付令、办理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和请求人民调解。其中,申请支付令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无需起诉;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可以在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而人民调解则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一大特色优势。债务纠纷诉讼时,需注意选择有管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支付令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签发支付令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申请条件包括请求支付的标的为金钱和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对等给付义务,支付令能够送达给债务人。申请时需提交申请书和必要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和手续。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时,需满足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条件,方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时,债权人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写明基本情况和请求给付的类别、数量及事实、证据。
拖欠属实的,可以在支付期限内支付,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无须审查异议是否有理由,应当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无效。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申请,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