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对于上诉案件迟延履行期间的起点计算,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审判决是最终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因此计算迟延履行利息应以二审判决指定的时间为准。然而,对于二审维持原判的情况,判决书并未指定履行的期间,这就引发了如何确定起点的问题。
本人认为,应根据上诉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确定不同的计算起点。对于维持原判的情况,迟延履行期间应以原审判决书指定的时间为准;对于改判的情况,迟延履行期间的起算点应以二审判决书指定的期间为准。至于发回重审的情况,如果重审后维持原判,迟延履行期间应以原判决书指定的期间为准;如果重审后改判,应以改判后的判决书指定的期间为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被执行人以上诉为由逃避迟延履行的责任,更加充分、合理地保护权利人的权益。
在案件中止后又恢复执行时,如何确定履行期间的问题也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应将案件中止阶段的期间计入迟延履行的期间。执行中止是指依法执行的案件,由于出现某种法定事由而暂停执行程序的进行,待这种特殊情况消失后,执行工作继续进行。因此,执行中止的原因主要是法定事由,而非被执行人的主观故意。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立法宗旨主要在于惩罚故意欠债不还的行为。因此,我认为中止执行的期间不应计入迟延履行期间。
达成和解协议后未实际履行时,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也存在争议。和解是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和解是权利人行使处分权的结果。有人主张,在和解后又恢复执行时,和解协议的履行期间不应计入迟延履行期间。然而,我认为和解虽然是权利人处分自己权利的行为,但协议达成后义务人未履行义务的情况多数是因为义务人故意拖延。因此,达成和解后未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和解的期间应计入迟延履行的期间。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迟
因为《民诉法》第十三条规定,案件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迟延履行利息接受者是执行案件的申请人,申请人可以主张,也可以放弃,所以区分情形处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执行款等于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