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对于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在司法活动中,法律援助机构或人民法院应当提供帮助,依法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在审理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离婚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并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经过教育仍不改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并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
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
在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时,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到场。
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对于羁押和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开关押。
对于未成年人在羁押和服刑期间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解除羁押和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和就业方面不得受到歧视。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对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和预防犯罪行为,应当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夫妻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继承权问题。未成年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范围广泛。父母在离婚时需明确家庭财产种类,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利,不得侵犯其继承权。同时,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应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并倾斜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抚养子女的一方需
我国关于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拘留是否会留下档案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虽然会留下案底,但会进行封存处理。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不满18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予以封存,不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