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回避申请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373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我国司法公证而设立的制度,那么如何进行回避申请呢?为了解答您心中的疑惑,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知识,为您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如何进行回避申请

申请回避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法》第45条第1款对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时间和条件作出限制性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当向审理本案的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提出。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谁可能被申请回避?

审判人员(包括参与本案审理的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还有负责案件执行工作的执行员。

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回避?

当事人发现并有证据证实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的,有权要求回避:

1、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3、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受托人报销费用的;

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6、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关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关系的;

5、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违反回避制度会怎么样?

1、在二审程序中如果发现一审审判人员或者书记员该回避而没有回避,则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法院裁判生效后,若发现原审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检察院可以抗诉。

申请回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证人不适用回避,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也可以成为证人。

2、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网进行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驳回申请回避的案由法律暂无明确规定

    关于驳回申请回避的案由在法律上的暂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当事人对驳回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一次。若提出的回避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申请会被当庭驳回且不得再复议。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

  • 回避申请被驳回后的复议申请对象

    回避申请被驳回后的复议申请对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具体复议流程和时限根据不同机关的规定有所不同。这些机关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这一程序有助于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和确保司法公正。

  •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离婚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 驳回申请回避复议决定书
  • 申请回避以后的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